查古籍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本经】无。
味苦、辛,性温,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行经络而通痹塞,温血脉而散凝瘀,善解凝郁,最益肝胆。
《金匮》鳖甲煎丸,方在鳖甲。治久疟结为癥瘕。红蓝花酒,方在红蓝花。治妇人诸风,腹中血气刺痛并用之,以其通经而行血也。《伤寒》炙甘草汤、方在甘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在茱萸。《金匮》肾气丸、方在地黄。赤丸、方在朱砂。薯蓣丸、方在薯蓣。大黄(庶/虫)虫丸、方在大黄。小建中汤、方在胶饴。当归芍药散、方在当归。白术散、方在白术。下瘀血汤、方在大黄。土瓜根散方在土瓜根。诸方皆用之,取其温行药力,引达经络也。
黄酒辛温升发,温血脉而消寒涩,阳虚火败,营卫冷滞者宜之,尤宜女子,故胎产诸方,多用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