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经】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一名蜀枣。生山谷。
味酸,性涩,入足厥阴肝经。温乙木而止疏泄,敛精液而缩小便。
《金匮》八味丸方在地黄。用之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其敛精液而止疏泄也。
水主藏,木主泄,消渴之证,木能疏泄而水不能蛰藏,精尿俱下,阳根失敛。久而阳根败竭,则人死矣。山茱萸酸涩敛固,助壬癸蛰藏之令,收敛摄精液,以秘阳根,八味中之要药也。八味之利水,则桂枝、苓、泽之力,非山茱萸所司也。
去核,酒蒸。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本经】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一名蜀枣。生山谷。
味酸,性涩,入足厥阴肝经。温乙木而止疏泄,敛精液而缩小便。
《金匮》八味丸方在地黄。用之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其敛精液而止疏泄也。
水主藏,木主泄,消渴之证,木能疏泄而水不能蛰藏,精尿俱下,阳根失敛。久而阳根败竭,则人死矣。山茱萸酸涩敛固,助壬癸蛰藏之令,收敛摄精液,以秘阳根,八味中之要药也。八味之利水,则桂枝、苓、泽之力,非山茱萸所司也。
去核,酒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