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胃中湿热,渗入膀胱,下浊不止。(淋病在溺窍,属肝胆部。浊病在精窍,部。或由湿热,或由虚寒,大抵热者多而寒者少。赤属血,白属气。或由败精瘀血道,痛涩异常。非是热淋,不宜用淋药治。)甘草(炙三两)猪苓黄莲莲须(二两)黄柏益智仁砂仁半夏(姜制)茯苓(一两)精浊多由湿热与痰,黄莲泻心火,黄柏泻肾火,所以清热。二苓所以利湿,半夏所以除痰,之寒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治胃中湿热,渗入膀胱,下浊不止。(淋病在溺窍,属肝胆部。浊病在精窍,部。或由湿热,或由虚寒,大抵热者多而寒者少。赤属血,白属气。或由败精瘀血道,痛涩异常。非是热淋,不宜用淋药治。)甘草(炙三两)猪苓黄莲莲须(二两)黄柏益智仁砂仁半夏(姜制)茯苓(一两)精浊多由湿热与痰,黄莲泻心火,黄柏泻肾火,所以清热。二苓所以利湿,半夏所以除痰,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