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儿胎病凡二端,在胎时母失爱护,或劳动气血相干,或坐卧饥饱相役,饮酒食肉,冷热相制,恐怖惊悸,血脉相乱,蕴毒于内,损伤胎气,此胎热胎寒,胎肥胎怯,胎惊胎黄诸症,所由作也。又有落地时,浴体拭口,断脐灸囟之不得法,绷袍惊恐,寒温乳哺之乖其宜,此嘬口、脐风、锁肚、不乳等症所由生也。黄帝云∶吾不能察其幼小,亦唯小儿脏腑娇嫩,血气懦弱,肌体不密,精神未充,而用药消息之难耳。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小儿胎病凡二端,在胎时母失爱护,或劳动气血相干,或坐卧饥饱相役,饮酒食肉,冷热相制,恐怖惊悸,血脉相乱,蕴毒于内,损伤胎气,此胎热胎寒,胎肥胎怯,胎惊胎黄诸症,所由作也。又有落地时,浴体拭口,断脐灸囟之不得法,绷袍惊恐,寒温乳哺之乖其宜,此嘬口、脐风、锁肚、不乳等症所由生也。黄帝云∶吾不能察其幼小,亦唯小儿脏腑娇嫩,血气懦弱,肌体不密,精神未充,而用药消息之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