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常见病自测》 二 不随意运动辨病

    不随意运动也称不自主运动,是由随意肌不自主地收缩所发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

    1.震颤

    震颤是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所引起的一种肢体摆动动作。其伴随症状及常见病因如下:

    (1)静止性震颤在静止时表现明显,多见于手及手指,呈搓丸状,疲劳、情绪紧张及焦虑时震颤加重、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肌肉强直,多见于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

    (2)老年性震颤其症状与震颤麻痹相似,常表现为点头或摇头。一般不伴有肌张力改变。常见于老年动脉硬化患者。

    (3)动作性震颤震颤在动作时出现,在动作终末,愈近目的物时愈明显,多见于小脑疾患。

    (4)扑翼样震颤此震颤为手指稍向外侧偏斜,掌关节、腕关节发生不规则的每秒6~9次的急速而微小的,似鸟翼扑击样的屈伸运动,若既往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就警惕肝性脑病早期肝昏迷。

    手指细微震颤,多食、消瘦、易怒、心悸、多汗者应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

    2.舞蹈样运动

    小舞蹈病 又名风湿性舞蹈病。多呈亚急性起病,或在不知不觉中发病。多见于青少年及女性,可因精神紧张和过劳而诱发。表现为一种快速的不自主、不规则、不重复而又无目的的舞蹈样动作。如挤眉弄眼、张口吐舌、龇牙咧嘴、点头转颈、耸肩扭腰、挺胸突腹、旋臂翻掌和屈膝踢腿等。多由风湿病引起。

    3.手足徐动

    手足徐动为手指或足趾的一种缓慢持续的伸展扭曲动作,可重复出现,且比较有规律。

    ①脑血栓形成 多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史。意识多清楚、头昏、头晕,病灶侧不自主徐动,对侧轻度偏瘫及感觉障碍多见于脑血栓形成桥脑被盖综合症。

    ②起病前一个月内有感冒、腹泻等感染史。起病前患者的前驱症状有头痛、倦怠、恶心、呕吐,睡眠障碍和精神活动减退。手足徐动、发热、意识障碍,应考虑脑炎引起的脑基底节变性。

    ③手足徐动、震颤、表情稀少、皮肤发黄、肝肿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厌食、腹泻、角膜边缘与巩膜交界处常有绿褐色或金褐色色素环,应考虑肝豆状核变性。

    4.手足抽搐

    手足抽搐发作时手足肌肉呈紧张性痉挛,在上肢表现为腕部屈曲、手指伸展、指掌关节屈曲,拇指内收靠近掌心与小指相对。在下肢时表现为踝关节与趾关节皆呈屈曲状。见于低钙血症和碱中毒。

    5.摸空症

    摸空症表现为上肢以肘、腕、手关节为主的一种无意识的摸索动作。

    ①摸空症伴有意识障碍、高热者,见于脑膜炎、伤寒及败血症的高热期。

    ②既往有慢性肝病史,出现意识障碍、摸空症,应考虑肝昏迷。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吴师机
  • 作者:
  • 作者:
    汪绮石
  • 作者:
    薛己
  • 作者:
    薛己
  •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作者:
    张介宾
  • 作者:
    张介宾
  •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作者:
    林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