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一)本病在发展中国家多见于婴幼儿,而发达国家则以青年为主,且常有不洁食物史、喝生水及旅游史,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腹痛、腹泻、发热多为38℃左右,或无热;腹痛为脐周及全腹痉挛性疼痛,多伴里急后重;腹泻次数一般不多,且可间歇性血便。确诊有赖实验室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大便常规 外观为粘液便或稀水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或有较多红细胞。
直接涂片检查病菌 方法是在一玻片上涂一薄层粪便,并慢慢地加热固定。然后把涂片浸于1%碱性品红液中10~20分钟,继之用水彻底漂洗。镜检涂片上显示细小、单个或成串,海欧翼形、S形、C形或螺旋形两端尖的杆菌为阳性。
2.细菌学检查 可取患者大便,肠试子、或发热病人的血液、穿刺液等为检材,用选择培养基,在厌氧环境下培养,分离病菌。若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态及特殊的生化特性即可确诊。
3.血清学检查 取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做间接凝血试验,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即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