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龙骨、牡蛎(安神)
2.敛汗:酸枣仁(安神)
3.除热止汗:橹豆衣
4.固精涩尿:山楂(消食)、山药、益智仁、山茱萸(补虚)
5.止血固带:鹿茸(补虚)
6.止泻摄涎:益智仁(补虚)
7.补脾止泻:菟丝子(补虚)
《普济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方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1.龙骨、牡蛎(安神)
2.敛汗:酸枣仁(安神)
3.除热止汗:橹豆衣
4.固精涩尿:山楂(消食)、山药、益智仁、山茱萸(补虚)
5.止血固带:鹿茸(补虚)
6.止泻摄涎:益智仁(补虚)
7.补脾止泻:菟丝子(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