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学》 罂粟壳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果壳。

    【性味与归经】涩,平。入肺、大肠、肾经。

    【功效】敛肺,涩肠,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久咳不止。

    罂粟壳功能收敛肺气,适用于肺气不收、久咳不止的病症,可配合乌梅等同用。

    2.用于久泻,久痢等症。

    本品有涩肠止泻作用,治久泻、久痢等症,可单用,或与木香、黄连、干姜等配伍。

    此外,婴粟壳的止痛功效亦颇显着,临床上常用于胃痛、筋骨疼痛等病症。

    【处方用名】罂粟壳、御米壳(生用,用于涩肠、止痛)。炙粟壳、炙御米壳(蜜炙用,用于敛肺止咳)。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本品性涩收敛,故咳嗽或腹泻初起时忌用;如久咳、久泻用一般药物无效者,始可考虑应用本品,但又不宜多服、久服。

    【方剂举例】百劳散《宣明论》:罂粟壳、乌梅。治久咳虚嗽。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

    《本草求真》:「功专敛肺涩肠固肾,凡久泻,久痢脱肛,久嗽气乏,并心腹筋骨诸痛者最宜。」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