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学》 枸杞子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临床应用】用于肝肾不足,遗精,腰膝酸痛,以及头晕、目眩等症。

    枸杞子有补益肝肾之功,不论肾阴虚亏或肾阳不足,皆可应用。治肾虚遗精等症,常与巴戟天、肉苁蓉、潼蒺藜等配伍应用;用于头晕目昏等症,可与菊花、地黄、山萸肉等配伍。

    【处方用名】甘杞子、枸杞子(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枸杞子味甘性平,柔润多液,是一味补养肝肾的药品,功与潼蒺藜、菟丝子相近似。然根据临床实践体会,潼蒺藜、菟丝子、枸杞子三药虽都是平补阴阳之品,但潼蒺藜、菟丝子两药助阳之功胜于养阴,故归入助阳药;枸杞子则滋阴之功胜于助阳,且补益作用较佳。本品配以熟地,则补肝滋肾;配以菊花,则养肝明目;配以黄精,则补精益气。凡肝肾不足的疾患,都可配用。

    2.据古代文献记载,本品可用治消渴。现民间验方单用枸杞子一味,蒸熟嚼食,每次一钱,每日二至三次,治糖尿病症情较轻者,有一定疗效。

    3.本品虽为临床常用药物,但如有外邪实热、脾虚湿滞及肠滑便溏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杞菊地黄丸《医级》: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久视昏暗。

    【文献摘录】《食疗本草》:「坚筋骨....除风去虚劳,补精气。」

    《汤液本草》:「主心病嗌干....渴而引饮,肾病消中。」

    《本草纲目》:「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本草图解》:「补肾益精....,而消渴、目昏而腰痛膝痛,无不愈矣。」

更多中医书籍
  • 《女科经论》(公元 1689 年)清.萧埙(赓六)着。八卷。分为月经、胎前、产后、崩淋、带下、杂病等门,辨别虚实寒热,详论治法。

    作者:
  • 作者:
    陈念祖
  •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共有 81 个问答。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作者:
  • 作者: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