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蒜的鳞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解毒,消痈。
【临床应用】1.用于钩虫、蛲虫病。
大蒜有一定的杀虫作用,主要用治钩虫病、蛲虫病,但必须与其它驱杀肠寄生虫药配伍同用,如槟榔、鹤虱、苦楝根皮等。对钩虫病,本品还可用作预防应用,在下田劳动前,将大蒜捣烂涂于四肢;对蛲虫病,本品又可作为外用,将大蒜捣烂,加入菜油少许,临睡前涂于肛门周围。
2.用于痢疾,腹泻,肺痨,顿咳等症。
大蒜解毒作用甚为强烈,适应范围也较广泛。对于痢疾、腹泻可以煎服,也可用大蒜5℅的浸液保留灌肠;古代还有将大蒜捣烂外敷贴两足心治疗小儿泻痢的方法,可供参考应用。对于肺痨病人,可以经常服食生蒜,也可同米煮粥常服。至于用治顿咳,可用大蒜打烂,再用冷开水浸泡数小时后,用汁去渣,加白糖饮服。
3.用于疮疡初起。
本品捣烂外敷,治疗疮疡初起,有消散作用。据报导,近年来用本品配合芒硝、生大黄等捣烂外敷,用治急性阑尾炎,有显著作用。但外敷大蒜容易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故不可敷之过久。
此外,本品外用还可用治头癣。
【处方用名】大蒜、生大蒜(用新鲜者,以独头紫皮为佳)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个至五个,内服或外用。
【方剂举例】蒜连丸《济生方》:大蒜、黄连。治肠毒下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1年2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公布,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2001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
【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蒜的鳞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解毒,消痈。
【临床应用】1.用于钩虫、蛲虫病。
大蒜有一定的杀虫作用,主要用治钩虫病、蛲虫病,但必须与其它驱杀肠寄生虫药配伍同用,如槟榔、鹤虱、苦楝根皮等。对钩虫病,本品还可用作预防应用,在下田劳动前,将大蒜捣烂涂于四肢;对蛲虫病,本品又可作为外用,将大蒜捣烂,加入菜油少许,临睡前涂于肛门周围。
2.用于痢疾,腹泻,肺痨,顿咳等症。
大蒜解毒作用甚为强烈,适应范围也较广泛。对于痢疾、腹泻可以煎服,也可用大蒜5℅的浸液保留灌肠;古代还有将大蒜捣烂外敷贴两足心治疗小儿泻痢的方法,可供参考应用。对于肺痨病人,可以经常服食生蒜,也可同米煮粥常服。至于用治顿咳,可用大蒜打烂,再用冷开水浸泡数小时后,用汁去渣,加白糖饮服。
3.用于疮疡初起。
本品捣烂外敷,治疗疮疡初起,有消散作用。据报导,近年来用本品配合芒硝、生大黄等捣烂外敷,用治急性阑尾炎,有显著作用。但外敷大蒜容易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故不可敷之过久。
此外,本品外用还可用治头癣。
【处方用名】大蒜、生大蒜(用新鲜者,以独头紫皮为佳)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个至五个,内服或外用。
【方剂举例】蒜连丸《济生方》:大蒜、黄连。治肠毒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