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学》 川楝子

    【药用】楝科乔木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疏肝理气,杀虫疗癣。

    【临床应用】1.用于肋疼痛,脘腹胀痛及疝痛,痛经等症

    川楝子功能行气,归肝经,善治肝气犯胃疼痛以及肋疼痛、经行腹痛;又入胃经,对脾胃气滞、脘腹胀痛,亦颇为常用,常与延胡索等配伍同用。且性味苦寒,行气而无辛燥之弊,故亦可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之痛等症,可配沙参、麦冬等同用。治疝气痛,常配合小茴香、青皮等同用。

    2.用于虫积腹痛,头癣

    川楝子有杀虫的功效,又能止痛,用治虫积腹痛,常配合槟榔、使君子等同用;但其功效较苦楝根皮为弱。外用又可治头癣;焙黄研末,用猪油或麻油调成油膏,涂于患处(在涂药前先须将患处洗净)。

    【处方用名】川楝子金铃子灸川楝子(清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川楝子能入肝、胃,行气止痛力佳,善治脘腹胀痛,对肝气郁结痛、经痛、疝痛均有良好疗效。且苦寒而不辛燥,无伤阴之弊,对阴虚气滞用之尤为惬当。同时又能杀虫,内服可治虫积腹痛,外用可治头癣。

    【方剂举例】一贯煎(《柳州医话》):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杞子、川

    楝子。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闷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及疝气瘕聚等。

    【文献摘录】《用药法象》:「止上下部腹痛。」

    《本经逢原》:「川楝所主,乃囊肿茎强,木痛湿热之疝,非痛引入腹,厥逆呕涎之寒疝所宜。....夫疝瘕皆由寒束热邪,每多掣引作用痛,必需川莉之苦寒,兼茴香之辛热,以解错综之邪。」

    「苦寒性降,能导湿热下走渗道,人但知其有治疝之功,而不知其荡热止痛之用。」

    《本草纲目》:「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陈三山
  •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吴谦
  • 作者:
    顾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