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学》 秦皮

    【药用】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大叶梣(苦枥白蜡树)的干皮或枝皮。

    【性味与归经】苦、涩,寒。入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下痢,里急后重等症。

    本品既有清化湿热的作用,又有收涩止痢的功效,对湿热下痢、里急后重,常配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同用。

    2.用于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症。

    本品兼有清肝泄热的作用,故可用于目赤肿痛等症,可与黄连、竹叶等配伍同用;也可用以煎汁洗眼。

    【处方用名】秦皮、北秦皮(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秦皮与黄连皆有治热痢、消目赤肿痛的功效,但黄连苦寒清热之力较大,且能泻心火,止呕除烦,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秦皮则性涩收敛,可用于湿热带下。

    【方剂举例】秦皮散《证治准绳》:秦皮、滑石、黄连。治风毒赤眼、痛痒涩泪,昏暗羞明。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