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鸡眼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黄疸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并有利湿作用,配合茵陈、金钱草、田基黄等药同用,治疗湿热黄疸等症。
2.用于腹泻、痢疾。
本品有利湿止泻作用,对于腹泻、痢疾都可应用。临床常配合马齿苋、车前草、辣蓼等同用。
【处方用名】鸡眼草、蚂蚊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鸡眼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黄疸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并有利湿作用,配合茵陈、金钱草、田基黄等药同用,治疗湿热黄疸等症。
2.用于腹泻、痢疾。
本品有利湿止泻作用,对于腹泻、痢疾都可应用。临床常配合马齿苋、车前草、辣蓼等同用。
【处方用名】鸡眼草、蚂蚊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