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则乱气不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并焉(内经)○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内经)○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盖春夏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刺之秋冬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也(难经)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则乱气不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并焉(内经)○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内经)○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盖春夏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刺之秋冬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也(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