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方。正也。言天地气正发生其万物也。)三月四月。天气正方(阳气明盛)地气定发。(万物华而欲实)人气在脾。(季终土寄而王)五月六月天气盛。
(天阳赫盛)地气高。(地焰高升。)人气在头。(火性炎上。故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阴气肃杀类合于金。故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随阳而入。故人气在心)十一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阳气深复故人气在肾。夫气之变也。发土于木。长茂于土盛高而上肃杀于金。避寒于火伏藏于水。斯皆随顺阴阳。气之升沉也下文四李言气之浅深)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散俞即诸经之散穴也)甚者传气间者环也。(传布散也。病甚者。宜久留待其传气。环周也病稍间者。但候其气行一周于身约二刻可止针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夏宜宣泄。故必见血而止尽气谓去其邪血邪气也闭环谓去针闭穴须气行一周之顷也。凡有痛病必退下矣。)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上言手经下言足经刺皆同法邪犹未深。故但察其脉气变易异于未刺之前可止针也脉者。神之变故曰神变)冬刺俞窍于分理。(孔穴之深者曰窍)甚者直下。(察邪所在而直取其深处)间者散下。(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针而稍宜缓也)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方。正也。言天地气正发生其万物也。)三月四月。天气正方(阳气明盛)地气定发。(万物华而欲实)人气在脾。(季终土寄而王)五月六月天气盛。
(天阳赫盛)地气高。(地焰高升。)人气在头。(火性炎上。故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阴气肃杀类合于金。故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随阳而入。故人气在心)十一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阳气深复故人气在肾。夫气之变也。发土于木。长茂于土盛高而上肃杀于金。避寒于火伏藏于水。斯皆随顺阴阳。气之升沉也下文四李言气之浅深)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散俞即诸经之散穴也)甚者传气间者环也。(传布散也。病甚者。宜久留待其传气。环周也病稍间者。但候其气行一周于身约二刻可止针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夏宜宣泄。故必见血而止尽气谓去其邪血邪气也闭环谓去针闭穴须气行一周之顷也。凡有痛病必退下矣。)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上言手经下言足经刺皆同法邪犹未深。故但察其脉气变易异于未刺之前可止针也脉者。神之变故曰神变)冬刺俞窍于分理。(孔穴之深者曰窍)甚者直下。(察邪所在而直取其深处)间者散下。(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针而稍宜缓也)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