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针灸逢源》 五营运大论

    作者: 李学川

    (次四时刺逆从论之后)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此原东方生生之理)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气由化生。物因气化)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得木化者。其气柔软)在藏为肝。其性为暄(音萱温暖也)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浅青色)其化为荣(物色荣美)其虫毛(毛虫得木气)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风气刚强是木之变。摧拉。折坏也)其眚(灾也)为陨(坠落也)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此东方之生化)怒伤肝。悲胜怒(悲忧为肺之志)风伤肝。燥胜风(金气胜木)酸伤筋辛胜酸(此东方木气偏胜为病。平以西方金令也)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此原南方生生之理)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心主血脉)在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明)其用为躁(动)其色为赤。其化为茂(万物茂盛)其虫羽(火性飞越)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炎烁焦枯是火之变)其眚燔(焚烧)其味为苦。其志为喜(此南方之生化)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此南方火气偏胜为病。平以北方水令也)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此原中央生生之理)其在天为湿。

    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土气充实)在藏为脾。其性静坚(土养万物)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万物充盈)其虫。(露体也)其政为谧(音密静也)其令云雨其变动注(风动而注。湿胜而兼风木之化。亢承之理也)其眚淫溃(淫雨崩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此中央之生化)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此中央土气偏胜为病。平以东方木令也)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此原西方生生之理)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金白坚成)在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万物收敛)其虫介(皮甲坚固)其政为劲(金体刚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青苍落(色苍败落。肃杀之令太过也)其味为辛。其志为忧(此西方之生化也)忧伤肺。喜胜忧燥伤皮毛。热胜燥(旧本热伤皮毛。寒胜热。吴注改此)辛伤皮毛。苦胜辛(此西方金气偏胜为病。平以南方火令也)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此原北方生生之理)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藏为肾其性为懔(战栗)其德为寒。其用为藏(旧本阙藏字)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霰(音线)雪(旧本阙二字。吴注补霰。雪。一作闭塞)其变凝冽(寒凝严冽)其眚冰雹(音泊)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此北方之生化也)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此北方水气偏胜为病。平以中央土令也)五气更立。各有所先(应运之气)非其位则邪(木居火位。金居木位之类)当其位则正(本位)气相得则微(子居母位。母居子位)不相得则甚(胜已者与已所胜者)气有余则制已所胜。而侮所不胜(如木既克土。而反侮金之类)其不及。则已所不胜。侮而乘之。已所胜。轻而侮之(如金既克木。而土反麦木之类)侮反受邪(始于侮彼求胜终则已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畏。

    谓克制也。五行之气。必有所畏惮。乃能守位。即六微旨大论承制之义)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
  • 作者:
    陈修园
  • 作者:
  • 作者:
    陈会撰、刘瑾补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