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针灸资生经》 侧颈项部左右十八穴

    侧颈项部左右十八穴(图缺)

    天容二穴.在耳下曲颊后.灸三壮.

    天牖二穴.在颈筋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明云.发际上一寸陷中.)

    针一寸.留七呼.不宜补.亦不宜灸.若灸、面肿眼合.先取 .后针天牖风池即瘥.若不先针 .即难疗.明云、针五分.得气即泻.泻尽、更留三呼.泻三吸.不宜补.亦不宜灸.下云、灸三壮.素注同.

    铜人明堂上经皆云不宜灸.下经素问注乃云、灸三壮.恐凡禁穴许灸一壮至三壮也.

    天窗二穴.一名窗笼.在颈大筋前.曲颊下侠突后、动脉应手陷中.灸三壮.针三分.

    天鼎二穴.在颈缺盆直扶突后一寸.灸三壮.针三分.忌同.明下云、天顶在项缺盆直扶突气舍后一寸陷中.灸七壮.素气府注云、天鼎在颈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同身寸之半.按甲乙经作寸半.

    扶突二穴.一名水穴.在人迎后寸半.灸三壮.针三分.素注、在颈当曲颊下一寸人迎后.仰而取之.

    缺盆二穴.一名天盖.在肩下横骨陷中.灸三壮.针三分.(素云.二分.)不宜刺太深.使人逆息也.明云、肩上横骨陷中.(素同)一名天盖.肩上是穴.

    铜人云、在肩下横骨陷中.明堂乃云、在肩上横骨陷中.又云、肩上是穴.恐铜人误下字也.

    人迎二穴.一名五会.在颈大脉动脉应手侠结喉旁.仰而取之.以候五脏气.足阳明脉气所发.

    禁灸.灸之不幸伤人.针四分.

    水突二穴.一名水门.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针三分.灸三壮.

    气舍二穴.在颈直人迎侠天突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绮石
  • 作者:
    薛己
  • 作者:
    薛己
  •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作者:
    张介宾
  • 作者:
    张介宾
  •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作者:
    林佩琴
  • 作者:
    朱肱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