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针灸资生经》 面第三行左右十穴

    面第三行左右十穴(图缺)

    阳白二穴在眉上一寸.直目瞳子.灸三壮.针入二分.

    承泣二穴.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陷中.禁针.针之令人目乌色.可灸三壮.炷如大麦.忌肉日加长.如桃大.至三十日定.不见物妨.或如五升许大.

    铜人云、此穴可灸三壮.禁针.针之令人目乌色.明堂乃云针入四分半.特不宜灸.灸后眼下大如拳.二家必各有所据.未知其孰是.不针不灸可也.

    四白二穴.在目下一寸.灸七壮.针三分.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深、即令人目乌色.

    地仓二穴.夹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有脉微微动是也.针三分.(明云.针三分半.)留五呼

    大迎二穴.在曲颔前寸二分.骨陷中动脉.又以口下当两肩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