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查古籍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阴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 息肩。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饧不得息,取之天容。其咳上气,穷 胸痛者,取之廉泉。取天容者,无过一里;取廉泉者,血变而止。发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刺腑输,去腑病,刺此必于日中刺其听宫。中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而疾偃其声,必应于针。去爪者乃刺关节。肢络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肢经者,人之管以趋翔也。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乃下留于睾。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仰不便,趋翔不能,此病荥然有水。不上不下,镀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彻衣者,言尽刺诸阳之奇输,未有常处也,是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内热相搏,热于怀炭,畏绵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闭塞,则汗不出。舌焦唇槁,腊干嗌燥,饮食不让美恶。于天府大杼三 ,又刺中膂以去其热,补足手太阴以去其汗,热去汗稀,疾于彻衣。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轻重不得,倾侧宛伏,不知东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覆,颠倒无常,甚于迷惑。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用针若此,疾于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