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天冲,在耳上如前三分,刺入三分,灸三壮。(气府论注云∶足太阳、少阳之会。)
率谷,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足太阳、少阳之会,嚼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三壮。
曲鬓,在耳上,入发际曲隅陷者中,鼓颔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刺入三分,灸三壮。
浮白,在耳后,入发际一寸,足太阳、少阳之会,刺入三分,灸二壮。(气穴注云∶灸三壮,刺入三分。)
窍阴,在完骨上,枕骨下,摇动应手,足太阳、少阳之会,刺入四分,灸五壮。(气穴注云∶灸三壮,刺入三分。)
完骨,在耳后,入发际四分,足太阳、少阳之会,刺入二分,留七呼,灸七壮。(气穴注云∶刺入三分,灸三壮。)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天冲,在耳上如前三分,刺入三分,灸三壮。(气府论注云∶足太阳、少阳之会。)
率谷,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足太阳、少阳之会,嚼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三壮。
曲鬓,在耳上,入发际曲隅陷者中,鼓颔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刺入三分,灸三壮。
浮白,在耳后,入发际一寸,足太阳、少阳之会,刺入三分,灸二壮。(气穴注云∶灸三壮,刺入三分。)
窍阴,在完骨上,枕骨下,摇动应手,足太阳、少阳之会,刺入四分,灸五壮。(气穴注云∶灸三壮,刺入三分。)
完骨,在耳后,入发际四分,足太阳、少阳之会,刺入二分,留七呼,灸七壮。(气穴注云∶刺入三分,灸三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