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针灸学》 (3) 二白 Erbái

    [定位]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各1穴,一臂2穴,左右两臂共4穴。

    [解剖] 在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桡侧穴)和指深屈肌(尺侧肌)中,穴区浅层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动脉干、桡神经浅支(桡侧穴)和正中神经(尺侧穴)经过,并有正中神经肌支和骨间前动脉分布。

    [主治] ① 痔疾、脱肛;②前臂痛、胸肋痛。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薛雪
  • 作者:
    未知
  • 作者:
    王履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