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解剖] 在腓骨长肌附着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 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支沟、相应节段夹脊穴治带状疱疹之神经痛;配阳辅、绝骨、行间、昆仑、丘墟治两足麻木;配环跳、秩边、风市、伏兔、昆仑治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 阳维脉郄穴。
《脾胃论》(公元 1249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解剖] 在腓骨长肌附着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 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支沟、相应节段夹脊穴治带状疱疹之神经痛;配阳辅、绝骨、行间、昆仑、丘墟治两足麻木;配环跳、秩边、风市、伏兔、昆仑治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 阳维脉郄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