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解剖] 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刺灸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注]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素问·气府论·注》)
(公元 588 年)刘宋,雷斅着。三卷。是论述药物加工制作的专书。原书已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中,近人有辑本。
[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解剖] 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刺灸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注]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素问·气府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