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针灸大成》 手法治病诀

    水底捞月最为良,止热清心此是强,飞经走气能通气,赤凤摇头助气长。

    黄蜂出洞最为热,阴症白痢并水泻,发汗不出后用之,顿教孔窍皆通泄。

    按弦走搓摩,动气化痰多,二龙戏珠法,温和可用他。

    凤凰单展翅,虚浮热能除,猿猴摘果势,化痰能动气。

    ◎黄蜂出洞:

    大热。做法:先掐心经,次掐劳宫,先开三关,后以左右二大指从阴阳处起,一撮一上,至关中离坎上掐穴。发汗用之。

    ◎水底捞月:

    大寒。做法:先清天河水,后五指皆跪,中指向前跪,四指随后,右运劳宫,以凉气呵之,退热可用。若先取天河水至劳宫,左运呵暖气,主发汗,亦属热。

    ◎凤单展翅:

    温热。用右手大指掐总筋,四指翻在大指下,大指又起又翻,如此做至关中,五指取穴掐之。

    ◎打马过河:

    温凉。右运劳宫毕,屈指向上,弹内关、阳池、间使,天河边,生凉退热用之。

    ◎飞经走气:

    先运五经,后五指开张一滚,做关中用手打拍,乃运气行气也,治气可用。又以一手推心经,至横纹住,以一手揉气关,通窍也。

    ◎按弦搓摩:

    先运八卦,后用指搓病人手,关上一搓,关中一搓,关下一搓,拿病人手,轻轻慢慢而摇,化痰可用。

    ◎天门入虎口:

    用右手大指掐儿虎口,中指掐住天门,食指掐住总位,以左手五指聚住揉斗肘,轻轻慢慢而摇,生气顺气也。又法:『自干宫经坎艮入虎口按之,清脾。』

    ◎猿猴摘果:

    以两手摄儿螺蛳上皮,摘之,消食可用。

    ◎赤凤摇头:

    以两手捉儿头而摇之,其处在耳前少上,治惊也。

    ◎二龙戏珠:

    以两手摄儿两耳轮戏之,治惊。眼向左吊则右重,右吊则左重;如初受惊,眼不吊,两边轻重如一,如眼上则下重,下则上重。

    ◎丹凤摇尾:

    以一手掐劳宫,以一手掐心经,摇之。治惊。

    ◎黄蜂入洞:

    屈儿小指,揉儿劳宫,去风寒也。

    ◎凤凰鼓翅:

    掐精宁、威灵二穴,前后摇摆之,治黄肿也。

    ◎孤雁游飞:

    以大指自脾土外边推去,经三关、六腑、天门、劳宫边,还止脾土,亦治黄肿也。

    ◎运水入土:

    以一手从肾经推去,经兑、干、坎、艮至脾土按之,脾土太旺,水火不能既济,用之,盖治脾土虚弱。

    ◎运土入水:

    照前法反回是也。肾水频数无统用之。又治小便赤涩。

    ◎老汉扳缯:

    以一指掐大指根骨,一手掐脾经摇之,治痞块也。

    ◎斗肘走气:

    以一手托儿斗肘运转,男左女右,一手捉儿手摇动,治痞。

    ◎运劳宫:

    屈中指运儿劳宫也。右运凉,左运汗。

    ◎运八卦:

    以大指运之,男左女右,开胸化痰。

    ◎运五经:

    以大指往来搓五经纹,能动脏腑之气。

    ◎推四横:

    以大指往来推四横纹,能和上下之气,气喘腹痛可用。

    ◎分阴阳:

    屈儿拳于手背上,四指节从中往两下分之,分利气血。

    ◎和阴阳:

    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天河水:

    推者,自下而上也。按住间使,退天河水也。

    ◎掐后溪:

    推上为清,推下为补,小便赤涩宜清,肾经虚弱宜补。

    ◎掐龟尾:

    掐龟尾并揉脐,治儿水泻,乌痧,膨胀,脐风,月家盘肠等惊。

    ◎揉脐法:

    掐斗肘毕,又以左大指按儿脐下丹田不动,以右大指周围搓摩之,一往一来。一掐斗肘下筋,曲池上总筋,治急惊。

    斗肘图

    ◎止吐泻法:

    横门刮至中指一节掐之,主吐;中指一节内推上,止吐。

    板门推向横门掐,止泻;横门推向板门掐,止吐。

    提手背四指内顶横纹,主吐;还上,主止吐。

    手背刮至中指一节处,主泻;中指外一节掐,止泻。

    如被水惊,板门大冷;如被风惊,板门大热。

    如被惊吓,又热又跳,先扯五指,要辨冷热。

    如泻黄尿,热;泄清尿,冷;推外脾补虚,止泻。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