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查古籍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承灵后一寸五分,侠玉枕骨下陷中。足少阳、阳维之会。《素注》针四分。《铜人》针五分,得气即泻,灸三壮。
主劳疾羸瘦,体热,颈项强不可回顾,头重痛不可忍,目瞑心悸,发即为癫风,引目眇,鼻痛。
魏武帝患头风,发即心乱目眩,华佗针脑空立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