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按而得之,小指本节后大骨名京骨,其穴在骨下。足太阳脉所过为原,膀胱虚实皆拔之。《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七壮。《明堂》五壮。《素注》三壮。
主头痛如破,腰痛不可屈伸,身后侧痛,目内眦赤烂。白翳侠内眦起,目反白,目眩。发疟寒热,喜惊,不饮食,筋挛,足胻,髀枢痛,颈项强,腰背不可俯仰,伛偻,鼻鼽不止,心痛。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血证论》(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着。八卷。阐述气血关系,血证的病机及其疗法,极有心得。
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按而得之,小指本节后大骨名京骨,其穴在骨下。足太阳脉所过为原,膀胱虚实皆拔之。《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七壮。《明堂》五壮。《素注》三壮。
主头痛如破,腰痛不可屈伸,身后侧痛,目内眦赤烂。白翳侠内眦起,目反白,目眩。发疟寒热,喜惊,不饮食,筋挛,足胻,髀枢痛,颈项强,腰背不可俯仰,伛偻,鼻鼽不止,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