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直附分下,三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正坐取之。《铜人》针五分,得气即泻,又宜久留针,日灸七壮至百壮。《素注》五壮。
主背膊痛,虚劳肺痿,三尸走疰,项强急不得回顾,喘息咳逆,呕吐烦满。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直附分下,三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三寸,正坐取之。《铜人》针五分,得气即泻,又宜久留针,日灸七壮至百壮。《素注》五壮。
主背膊痛,虚劳肺痿,三尸走疰,项强急不得回顾,喘息咳逆,呕吐烦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