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重订通俗伤寒论》 第七节·六经用药法

    作者: 俞根撰,近代徐荣斋重订。

    (附三焦用药法)太阳宜汗。轻则杏、苏、橘红。重则麻、桂、薄荷。而葱头尤为发汗之通用。

    【秀按】木贼草去节烘过。发汗至易。浮萍发汗。类似麻黄。当选。

    少阳宜和。轻则生姜、绿茶。重则柴胡、黄芩。浅则木贼、青皮。深则青蒿、鳖甲。而阴阳水尤为和解之通用。

    阳明宜下。轻则枳实、槟榔。重则大黄、芒硝。滑则桃杏、五仁。润则当归、苁蓉。下水结则甘遂、大戟。下瘀结则醋炒生军。下寒结则巴豆霜。下热结则主生军。应用则用。别无他药可代。切勿以疲药塞责。

    药稳当而病反不稳当也。惟清宁丸最为缓下之通用。麻仁脾约丸。亦为滑肠之要药。

    太阴宜温。轻则藿、朴、橘、半。重则附、桂、姜、萸。而香、砂、尤为温运之和药。姜枣亦为温调之常品。

    少阴宜补。滋阴、轻则归、芍、生地。重则阿胶、鸡黄。而石斛、麦冬、尤生津液之良药。补阳。刚则附子、肉桂。柔则鹿胶、虎骨。而黄连官桂。尤交阴阳之良品。

    厥阴宜清。清宣心包。轻则栀、翘、菖蒲。重则犀、羚、牛黄。而竹叶、灯心。尤为清宣包络之轻品。

    清泄肝阳。轻则桑、菊、丹皮。重则龙胆芦荟。而条芩、竹茹。尤为清泄肝阳之轻品。

    三焦用药法

    上焦主胸中膈中。橘红、蔻仁是宣畅胸中主药。枳壳、梗桔是宣畅膈中主药。中焦主脘中大腹。半夏、陈皮是疏畅脘中主药。川朴腹皮是疏畅大腹主药。下焦主小腹少腹。乌药官桂是温运小腹主药。小茴、橘核是辛通少腹主药。而棉皮为疏达三焦外膜之主药。焦山栀为清宣三焦内膜之主药。制香附为疏达三焦气分之主药。全当归为辛润三焦络脉之主药。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