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生于喉间两旁,有单有双,形有圆眼大许,血丝相里似瘤者,故名之。此因肺经受热,多语损气,或怒中高喊,或诵读太急,或多饮烧酒,倘吃炙爆硬物,犯之即痛,不犯不痛。须敛神晏息,以清降之药治之,便愈。【谔按∶此与梅核气症相似,因于七情郁结,痰凝气滞而成。不可妄用刀针,宜吹余冰梅丹,合白金散,内服如四七、越鞠、旋复、葱绛之属,可冀向愈。】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生于喉间两旁,有单有双,形有圆眼大许,血丝相里似瘤者,故名之。此因肺经受热,多语损气,或怒中高喊,或诵读太急,或多饮烧酒,倘吃炙爆硬物,犯之即痛,不犯不痛。须敛神晏息,以清降之药治之,便愈。【谔按∶此与梅核气症相似,因于七情郁结,痰凝气滞而成。不可妄用刀针,宜吹余冰梅丹,合白金散,内服如四七、越鞠、旋复、葱绛之属,可冀向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