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重订囊秘喉书》 俞序

    作者: 未知

    吾邑陈巷,有陈任者,少任侠。道光季年,缘事戍潼关,任子薇卿,念父远戍,比长,习刀槊,二十余年,独身赴戍所省父,寻遇赦得归。任弟坤培,工击刺,兼擅方伎,尤精于喉科,药奇效,不轻传其方。咸丰庚申,粤寇至,坤培率其子芝珊,拒贼于道。步桥旁,有偃柳卧河之半,坤培踞柳巅,贼来自高岸,举枪仰击之,辄中其目。贼愤甚,衔碗蔽目,如墙而进。芝珊抱父走,坤培怒,挥芝珊去,独迎战,攒刃死,贼复醢而焚之。芝珊痛父死,誓复仇,在大坝桥杀贼百余,一日复持刃,乘间连杀十三贼。承平三十年,挂刀于壁,每天阴月黑,刀环 然,血斑斑如拭。芝珊老而聋瞽,道当年杀贼事,怒气犹勃勃。吾邻严春岩子幼》也。是岁秋冬起喉症,次年春尤盛,间取其一二方,制药施辄验。思传其书,而体例HT 驳,方名诡异,嘱新阳王君士翘,吾友萧君中孚,厘定之。二君参考诸家,存精义而归于驯雅,胡君鹤年,劝同人醵资付剞劂,至作是书者,为杨龙九氏。近代莫举其名,若无陈氏珍秘,则山严屋壁,沦毁几何?又非仅杨氏书一端已也。

    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海虞俞养浩钟銮撰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