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褚某,男,35岁,中国社会科学院某研究所科研人员。1982年患急性肾炎,未得根治,尿蛋白经常为++~+++,因其未至影响工作,故未重视治疗。1992年初发现血肌酐为3.1mg/dl.血尿素氮为24.7mg/d|,超出正常值不少,又作B超检查,结果显示双肾弥慢性病变,双肾萎缩,右肾缩小更甚,其左肾为9,2×4,1×3.7cm,右肾为7.7×3.8~4.1cm,遂确诊为慢性肾炎,继发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于1992年4月前来就诊。当时,尿蛋白为++,证见腰痛、乏力、恶心、纳呆、下肢浮肿。脉象濡滑数,按之有力,舌红苔白且腻根厚,练合脉、舌、色、证,辨为热入血分,络脉淤阻,湿郁不化冼用瘪血化瘀,疏风化湿方法。
药用荆芥、防风、白芷、独活、苏叶、半夏、陈皮、生地榆、赤芍,丹参、茜草、焦三仙、水红花子、茅芦根,水煎服,每日一剂。并嘱其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进行走路锻炼,每甘不少于三小时。
【二诊】患者服上方一周后,湿郁已开,呕恶已除,精神转佳。但尿蛋白未减,余症仍在。遂于上方减去白芷、独活、苏叶、半夏、陈皮,加入小蓟、大腹皮、槟榔等。再服二周,自觉诸症皆减,身感有力,尿蛋白已降为¨,尿素氮降至正常范围,为14mg/dl.血叽酐降至2,3mg/dl.患者喜出望外,信心倍增,后依法坚持治疗一年余,尿蛋白维持在士~一之间,尿素氮和血肌酐也都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最令人惊奇的是复查B超发现,患者的双肾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其左肾为9 2×4.9~3.7cm,右肾8.2×5.3×3.7cm。主检大夫对照前后两次B超结果,感到迷惑不解。因为本来已经萎缩了的肾脏竟又增大了,真令人不可思议。
【按】:本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长期不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于氧质血症期,按照现代医学的认识,其肾脏的病变将趋向于进行性恶化,并且是不可逆的。然而,经过赵师的精心治疗,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但血肌酐和尿素氮降到了正常范围,而且原已萎缩了的肾脏也有所增大。说明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其肾脏病变并非都是不可逆性的。中医药辨证论治,配合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确实是治疗慢性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