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颜面丹毒 一

    张某某,男,56岁

    【初诊】

    发烧两日,头面红肿,微有恶寒,继则寒罢而热增。今日开始头面红肿热痛加重,两目不能开张,咽喉红肿且痛,口渴心烦,大便2~3日未行,舌苔黄厚质红,两脉洪滑且数,按之有力。此风温时毒侵袭卫气,内蕴滞热,势将成温毒大头瘟证。用疏风清热解毒方法,使热祛毒解,消其肿痛。

    薄荷3克(后下),牛蒡子6克,苦桔梗8克,片姜黄6克,黄芩12克,酒黄连4.5克,生甘草6克,元参10克,连翘10克,板兰根10克,马勃3克,紫雪散3克(冲),二付

    【二诊】

    服上药后,遍身小汗,恶寒已解,身热渐退,大便一次,头面红肿略消,两目已能张开,咽喉肿势稍减,仍时作痛,心烦,但夜已成寐,两脉洪滑,数势已差,按之力弱。温热蕴毒渐解。

    气分之热未清,再以普济消毒饮法加减,忌食荤腥之物。

    蝉衣6克,赤芍10克,牛蒡子6克,紫草6克,连翘12克,银花15克,花粉12克,蚤休10克,鲜茅芦根各30克,紫雪散1 8克(分冲),二付

    【三诊】

    温毒蕴热渐解,头面红肿已退,体温正常,夜寐已安,大便溏薄,每日一次,小溲赤步,脉象弦滑而力差,舌苔根部略厚。温热蕴毒已解,胃肠余滞未清,再以清化湿热兼导积滞,饮食当慎。

    僵蚕8克,蝉衣6克,片姜黄6克,连翘10克,蚤休10克,水红花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瓜萎仁25克,元明粉1.5克(分冲)二付

    前药又二剂之后,诸恙皆安,大便正常,舌苔已化为正常,慎饮食,忌荤腥一周而安。

    【按】:大头瘟一证多系风温时毒侵袭而成,且往往挟内热较重,故当疏风清热解毒治之,仿普济消毒饮之意,疏凤则邪从外散,清热则热自内清,毒解热去,何肿之有?惟三诊时见便溏,每日一行,反用元明粉攻之,盖据舌苔根部略厚,则知大肠余滞未清,导滞之后,大便复常,亦通困通用之法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陈三山
  •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吴谦
  • 作者:
    顾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