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二者,阴也,后天之形;一者,阳也,先天之气。神由气化,气本乎天,故生发吾身者,即真阳之气也;形以精成,精生于气,成立吾身者,即真阴之精也。经云∶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天癸至。又云∶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所谓阴者,即吾之精,造吾之形也。人生全盛之数,惟二八后至四旬外,前后止二十余年,则形体渐衰。故丹溪引日月之盈亏,以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补阴丸为神丹。不知天癸未至,本由乎气,而阴气自半,亦由乎气,是形虽属阴,而气则从阳也。故人身通体之温者,阳气也。及既死,则形存气去,此阳脱在前,阴留在后。可见生由乎阳,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人之生,只此一息真阳为营运。孰谓阳常有余,而以苦寒之味伐此阳气乎?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二者,阴也,后天之形;一者,阳也,先天之气。神由气化,气本乎天,故生发吾身者,即真阳之气也;形以精成,精生于气,成立吾身者,即真阴之精也。经云∶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天癸至。又云∶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所谓阴者,即吾之精,造吾之形也。人生全盛之数,惟二八后至四旬外,前后止二十余年,则形体渐衰。故丹溪引日月之盈亏,以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补阴丸为神丹。不知天癸未至,本由乎气,而阴气自半,亦由乎气,是形虽属阴,而气则从阳也。故人身通体之温者,阳气也。及既死,则形存气去,此阳脱在前,阴留在后。可见生由乎阳,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人之生,只此一息真阳为营运。孰谓阳常有余,而以苦寒之味伐此阳气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