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耳,宗脉之所聚,肾气之所通。小儿肾脏盛,而有热者,热气上冲于耳,津液壅结,即生脓汁。亦有因沐浴,水入耳内,而不倾沥令尽,水湿停积,搏于血气,蕴结成热,亦令脓汁出。皆为之 耳,久不瘥,即变成聋也。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耳,宗脉之所聚,肾气之所通。小儿肾脏盛,而有热者,热气上冲于耳,津液壅结,即生脓汁。亦有因沐浴,水入耳内,而不倾沥令尽,水湿停积,搏于血气,蕴结成热,亦令脓汁出。皆为之 耳,久不瘥,即变成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