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查古籍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人有嗜甘味多,而动肠胃间诸虫,致令侵食腑脏,此犹是 也。凡食五味之物,皆入于胃,其气随其腑脏之味而归之。脾与胃为表里,俱象土,其味甘,而甘味柔润于脾胃。
脾胃润则气缓,气缓则虫动,虫动则侵食成疳 也。但虫因甘而动,故名之为疳也。
其初患之状,手足烦疼,腰脊无力,夜卧烦躁,昏昏喜妄,嘿嘿眼涩,夜梦颠倒,饮食无味,面失颜色,喜睡,起即头眩,体重, 胫酸疼。其上食五脏,则心内懊恼;出食咽喉及齿龈,皆生疮,出黑血,齿色紫黑;下食肠胃,下利黑血;出食肛门,生疮烂开。胃气虚逆,则变呕哕。急者数日便死;亦有缓者,止沉嘿,支节疼重,食饮减少,面无颜色,在内侵食,乃至数年,方上食口齿生疮,下至肛门伤烂,乃死。
又云∶五疳,一是白疳,令人皮肤枯燥,面失颜色。二是赤疳,内食人五脏,令人头发焦枯。三是蛲疳,食人脊膂,游行五脏,体重浮肿。四是疳 ,食人下部疼痒,腰脊挛急。五是黑疳,食人五脏,多下黑血,数日即死。凡五疳,白者轻,赤者次,蛲疳又次之,疳又次之,黑者最重。皆从肠里上食,咽喉齿龈并生疮,下至谷道伤烂,下利脓血,呕逆,手足心热,腰痛嗜睡。秋冬可,春夏极。
又云∶面青颊赤,眼无精光,唇口燥,腹胀有块,日日瘦损者是疳。食人五脏,至死不觉。
又云∶五疳缓者,则变成五蒸。五蒸者,一曰骨蒸,二曰脉蒸,三曰皮蒸,四曰肉蒸,五曰血蒸。其根源初发形候虽异,至于蒸成,为病大体略同。皆令人腰疼心满,虚乏无力,日渐羸瘦,或寒热无常,或手足烦热,或逆冷,或利,或涩,或汗也。五蒸别自有论,与虚劳诸病相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