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串雅内外编》 坎离丸

    此药取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意。药虽轻而功用极大,久服必可取效。最能生精益血,升水降火。治虚损尤验。

    全当归(用好酒浸洗三日,晒干锉碎),川芎(拣极大者用水洗净锉碎),白芍(温水洗净锉碎,用好酒浸一日,晒干炒赤),以上各四两。熟地黄八两(淮庆者佳。四两用砂仁,四两用白茯苓同入绢袋,用好酒二壶煮干,只用地黄),厚黄柏(去皮)八两(二两盐水浸,二两酒浸,二两人乳浸,二两蜜浸,俱晒干炒赤),知母(去毛)四两(制与黄柏同)。

    上六味,和匀,平铺三四分厚,夜露日晒三日夜,以收天地日月之精华,研细末,用真冬密一斤八两,加水半碗,共炼至滴水成珠,再加水一碗,煎一滚,和前药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盐汤下,冬温酒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