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诸病源候论》 三、病冷候

    作者: 巢元方

    夫虚邪在于内,与卫气相搏,阴胜者则为寒。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内生寒。

    视其五官,色白为有寒。诊其脉,迟则为寒;紧则为寒;涩迟为寒;微者为寒;迟而缓为寒;微而紧为寒;寸口虚为寒。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一足向下踏地,一足长舒向前,极势,手掌四方取势,左右换易四七。去肠冷、腰脊急闷、骨疼,令使血气上下布润。

    又云∶两足相合,两手仰捉两脚,向上急挽,头向后振,极势三七。欲得努足,手两向舒张,身手足极势二七。去窍中生百病、下部虚冷。

    又云∶叉跌,两手反向拓席,渐渐向后,努齐腹向前散气,待大急还放,来去二七。去齐下冷、脚疼、五脏六腑不和。

    又云∶两手向后拓腰,蹙膊极势,左右转身来去三七。去腹肚齐冷,两膊急,胸掖不和。

    又云∶互跪,两手向后,手掌合地,出气向下。始渐渐向下,觉腰脊大闷还上,来去二七.身正,左右散气,转腰三七。去齐下冷闷、解溪内疼痛。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高鼓峰
  • (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作者:
    吴谦
  • 作者:
    日本、丹波康赖
  • 作者:
    叶桂述 吴金寿校
  • 作者:
    王泰林
  • 作者:
    王清源
  • 作者:
    吴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