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阴阳易病者,是男子妇人伤寒病新瘥未平复,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阳易也。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阳易。其妇人得病新瘥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阴易。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所以呼为易者,阴阳相感,动其毒,度着于人,如换易也。其得病之状,身体重,小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能举,眼内生 ,四肢拘急,小腹 痛,手足拳,皆即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里急,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百节解离经脉缓弱,气血虚,骨髓空竭,便恍恍吸吸,气力转少,着床不能摇动,起居仰人,或引岁月方死。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阴阳易病者,是男子妇人伤寒病新瘥未平复,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阳易也。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阳易。其妇人得病新瘥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阴易。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所以呼为易者,阴阳相感,动其毒,度着于人,如换易也。其得病之状,身体重,小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能举,眼内生 ,四肢拘急,小腹 痛,手足拳,皆即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里急,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百节解离经脉缓弱,气血虚,骨髓空竭,便恍恍吸吸,气力转少,着床不能摇动,起居仰人,或引岁月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