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右手关前一分为气口)气口为阴里脏看(气口候内伤七情及伤饮食,属里,脏也,阴也,)怒濡忧涩散因欢(如气口脉濡,即因伤怒,余皆仿此,)恐沉思结惊多动,悲紧还推何部干(诊得气口濡涩等脉,并看与何部相关,即知何脏受病。如气口脉濡即属肝病,而肝脉又适弦硬是也。此首单言气口内伤七情之病。)饮食伤留脾脏因,通肠快胃法相应,人迎气口俱沉紧,夹食伤寒病日增。(此首言气口内伤饮食之病,及人迎气口俱伤之病。)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右手关前一分为气口)气口为阴里脏看(气口候内伤七情及伤饮食,属里,脏也,阴也,)怒濡忧涩散因欢(如气口脉濡,即因伤怒,余皆仿此,)恐沉思结惊多动,悲紧还推何部干(诊得气口濡涩等脉,并看与何部相关,即知何脏受病。如气口脉濡即属肝病,而肝脉又适弦硬是也。此首单言气口内伤七情之病。)饮食伤留脾脏因,通肠快胃法相应,人迎气口俱沉紧,夹食伤寒病日增。(此首言气口内伤饮食之病,及人迎气口俱伤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