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诊脉三十二辨》 六·辨滑脉所统有一

    (动统于滑)

    滑.阳水也.然非独阳.乃纯阳正阴和合交结.不能独取而成滑.阴随阳化曰热化.故其症为热.实形则往来流利.如珠走盘.而中有力.大抵血盛则脉滑.故肾脉宜于滑而收敛.脉形清者.为血有余.三五不调.脉形浊者.为血滞.为痰.浮滑风痰.沉滑食痰兼气.滑数痰火.滑短宿食.寸滑阳实.胸中塞满吐逆.关滑气满食即吐.尺滑蓄血.妇人尺滑有断绝.为经闭.和滑为孕.举之无寻之有.无头无尾.状如大豆.厥厥动摇.不离其处者曰动.动随虚见阳也.阴虚阳战于内.动脉即现.多于关部见之.主痛主泄痢.见于寸为阳.阳动为惊为汗.见于尺为阴.阴动则发热形冷.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龚廷贤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东轩居士
  •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