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诊家正眼》 问诊

    作者: 李中梓

    (增补)

    凡诊病,必先问是何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次问得病之日,受病之因,及饮食胃气如何,大小便如何,曾服何药,日间如何,夜寐如何,胸膈有无胀闷之处?问之不答,必耳聋。须询其左右,平素如何?否则病久或汗下过伤致聋。问而懒答,或点头,皆是中虚。昏愦不知人事,非暴厥,即久病也;如妇人多中气。诊妇人,必当问月信如何?寡妇气血凝滞,两尺多滑,不可误断为胎;室女亦有之。心腹胀痛,须问新久。凡诊须问所欲何味何物,或荤素,或纵饮茶酒。喜甘脾弱,喜酸肝虚。头身臂膊作痛,必须问曾生恶疮否,曾服何药否。临诊必审形志如何,或形逸心劳,或形劳志苦,或抑郁伤中,或贵脱势,病从内生,名曰脱营,(言耗散其营气也。)尝富后贫,忧悲内结,名曰失精,(言其精神丧失也。)皮焦筋屈,痿痹为挛,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营,良工诊之,必知病情。再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形体毁沮,精华日脱,邪气内并。(谓邪乘其虚而并也。)故圣人之治病也,必察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性;审于部分,知病本始;七诊九候,症必副矣。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讱庵
  • 作者:
    黄宫绣
  • 作者:
    张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作者:
  • 作者:
    李时珍
  • 作者:
    赵学敏
  • 作者:
    叶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