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咸,平,无毒。主养心气,除心温温辛痛,浸淫身热。可作盐。生淮南平泽,七月采。(矾石为之使。)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蕈草,亦可单用。味苦,无毒。主遍生风疮,壮热。理石为之使。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味咸,平,无毒。主养心气,除心温温辛痛,浸淫身热。可作盐。生淮南平泽,七月采。(矾石为之使。)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蕈草,亦可单用。味苦,无毒。主遍生风疮,壮热。理石为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