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苗、子,味苦,寒,小毒。主传尸伏连,鬼气疰忤邪气,腹内热结,目黄不下食,大小便涩,骨热咳嗽,多睡劳乏,呕逆痰壅, 癖痞满。小儿无辜 子,寒热,大腹,杀虫,落胎,去蛊毒。并煮汁服,亦生捣绞汁服,亦研敷小儿闪癖。生故墟垣堑间,高二、三尺,子作角,如撮口袋,中有子如珠,熟则赤色。
人有骨蒸多服之。关中人谓之洛神珠,一名王母珠,一名皮弁草。又有一种小者,名苦 。
(新补)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苗、子,味苦,寒,小毒。主传尸伏连,鬼气疰忤邪气,腹内热结,目黄不下食,大小便涩,骨热咳嗽,多睡劳乏,呕逆痰壅, 癖痞满。小儿无辜 子,寒热,大腹,杀虫,落胎,去蛊毒。并煮汁服,亦生捣绞汁服,亦研敷小儿闪癖。生故墟垣堑间,高二、三尺,子作角,如撮口袋,中有子如珠,熟则赤色。
人有骨蒸多服之。关中人谓之洛神珠,一名王母珠,一名皮弁草。又有一种小者,名苦 。
(新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