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扁豆_图缺)
味甘,微温。主和中下气。
叶主霍乱吐下不止。
陶隐居云∶人家种之于篱援,其荚蒸食甚美,无正用取其豆者。叶乃单行用之。患寒热病者,不可食。唐本注云∶此北人名鹊豆,以其黑而白间故也。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豆,疗霍乱吐痢不止,末和醋服之,下气。又,吐痢后转筋,生捣叶一把,以少酢浸汁,服之立瘥。
药性论云∶白扁豆,亦可单用。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汤服,取效。日华子云∶平,无毒。补五脏。叶敷蛇虫咬。
图经曰∶扁豆,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人家多种于篱援间,蔓延而上,大叶细花,花有紫、白二色,荚生花下。其实亦有黑、白二种,白者温而黑者小冷,入药当用白者。主行切草木及酒毒,亦解河豚毒。花亦主女子赤白下,干末米饮和服。
叶主吐痢后转筋,生捣,研以少酢,浸取汁饮之,立止。黑色者亦名鹊豆,以其黑间而有白道如鹊羽耳。
食疗云∶微寒。主呕逆,久食头不白。患冷气入勿食。其叶治瘕,和醋煮。理转筋,叶汁醋服效。
衍义曰∶扁豆,有黑、白、鹊三等,皆于豆脊有白路。白者治霍乱筋转。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扁豆_图缺)
味甘,微温。主和中下气。
叶主霍乱吐下不止。
陶隐居云∶人家种之于篱援,其荚蒸食甚美,无正用取其豆者。叶乃单行用之。患寒热病者,不可食。唐本注云∶此北人名鹊豆,以其黑而白间故也。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豆,疗霍乱吐痢不止,末和醋服之,下气。又,吐痢后转筋,生捣叶一把,以少酢浸汁,服之立瘥。
药性论云∶白扁豆,亦可单用。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汤服,取效。日华子云∶平,无毒。补五脏。叶敷蛇虫咬。
图经曰∶扁豆,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人家多种于篱援间,蔓延而上,大叶细花,花有紫、白二色,荚生花下。其实亦有黑、白二种,白者温而黑者小冷,入药当用白者。主行切草木及酒毒,亦解河豚毒。花亦主女子赤白下,干末米饮和服。
叶主吐痢后转筋,生捣,研以少酢,浸取汁饮之,立止。黑色者亦名鹊豆,以其黑间而有白道如鹊羽耳。
食疗云∶微寒。主呕逆,久食头不白。患冷气入勿食。其叶治瘕,和醋煮。理转筋,叶汁醋服效。
衍义曰∶扁豆,有黑、白、鹊三等,皆于豆脊有白路。白者治霍乱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