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证类本草》 粟米

    作者: 唐慎微

    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者味苦,主胃热,消渴,利小便。

    陶隐居云∶江东所种及西间皆是,其粒细于粱米,熟舂令白,亦以当白粱呼为白粱粟。

    陈者谓经三、五年者,或呼为粢(音咨)米,以作粉尤解烦闷,服食家亦将食之。唐本注云∶粟类多种,而并细于诸粱,北土常食,与粱有别。陶云当白粱,又云或呼为粢,粢则是稷,稷乃(音祭)之异名也。其米泔汁,主霍乱,卒热,心烦渴,饮数升立瘥。臭泔,止消渴尤良。

    米麦 ,味甘、苦,寒,无毒。主寒中,除热渴,解烦,硝石气。蒸米麦熬磨作之,一名糗也。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粟米,陈者止痢,甚压丹石热。颗粒小者是。今人间多不识耳。粱米粒粗大,随色别之。南方∶多 田,种之极易。舂粒细,香美,少虚怯,只为灰中种之种之,若不锄之,即草翳死;若锄之,即难舂。都由土地使然耳。但熟犁。又细锄,即得滑实。

    陈藏器云∶粉解诸毒,主卒得鬼打,水搅服之。亦主热腹痛,鼻衄,并水煮服之。粳粟总堪为粉,粟强浸米至败者损人。又云泔,主霍乱,新研米清水和滤取汁服,亦主转筋入腹。胃冷者不宜多食。酸泔,洗皮肤疮疥,服主五野病及消渴。下淀酸者,杀虫及恶疮,和臭樗皮煎服,主疳痢。樗皮一名武目树。又云糗,一名KT (昌少切),味酸,寒。和水服之,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压石热,止渴。河东人以麦为之,粗者为干糗粮,东人以粳米为之,炒干磨成也。陈士良云∶粳粟米,五谷中最硬,得浆水即易化解。小麦虚热。

    图经文具青粱米条下。

    千金方∶治反胃,食即吐。捣粟米作粉,和水丸如梧桐子大。七枚烂煮纳醋中,细吞之,得下便已。面亦得用之。良医心镜∶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汤饮不下。粟米半升杵煮令熟,点少盐,空心和汁吞下。又方∶主消渴口干,粟米炊饭食之,良。又方∶主胃中热,消渴,利小便,以陈粟米炊饭食。兵部手集∶治孩子赤丹不止,初生七日,助谷神以导达肠胃。研粟米煮粥饮,浓薄如乳,每日研与小儿重舌,用粟哺之。产宝方∶粢米粉熬令黑。以鸡子白和如泥,以涂帛上贴之,帛作穴,以泄痈毒瓦斯,易之,效。博物志云∶雁食,足重不能飞。丹房镜源云∶衍义曰∶粟米,利小便,故益脾胃。

更多中医书籍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
  • 作者:
    赵献可
  • 作者:
    韩懋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
  • 作者:
    张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