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涩、甘,平,无毒。主蛊毒,五痔,喉痹及小儿脱肛,血痢,并烧灰服。泻血宜服一枚,以刀剜内瓤,熬研为散。空腹热酒调二钱,不过三服必效。又宜入澡豆,善除,其壳用贮丹药,经载不坏。按《广州记》云∶生广南山林间,树如通草藤也。三年方始熟,紫黑色。一名象豆。(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治飞尸,入药炙用。
图经文具南藤条下。
衍义曰∶ 藤子,紫黑色,微光,大一、二寸,圆扁。治五痔有功。烧成黑灰,微存性,米饮调服。人多剔去肉,作药瓢,垂腰间。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味涩、甘,平,无毒。主蛊毒,五痔,喉痹及小儿脱肛,血痢,并烧灰服。泻血宜服一枚,以刀剜内瓤,熬研为散。空腹热酒调二钱,不过三服必效。又宜入澡豆,善除,其壳用贮丹药,经载不坏。按《广州记》云∶生广南山林间,树如通草藤也。三年方始熟,紫黑色。一名象豆。(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治飞尸,入药炙用。
图经文具南藤条下。
衍义曰∶ 藤子,紫黑色,微光,大一、二寸,圆扁。治五痔有功。烧成黑灰,微存性,米饮调服。人多剔去肉,作药瓢,垂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