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一名白菀,一名织女菀,一名茆(音柳)。生汉中川谷或山阳。正月、二月采,阴干。(畏卤碱。)
陶隐居云∶比来医方都无复用之。市人亦少有,便是欲绝。别复有白菀似紫菀,非此之别名也。唐本注云∶白菀即女菀,更无别者,有名未用中浪出一条。无紫菀时亦用之,功效相似也。臣禹锡等今据有名未用中,无白菀者,盖唐修本草时删去尔。
衍义曰∶女菀,一名白菀。或者谓为二物,非也。唐删去白菀之条,甚合宜。陶能言,不能指说性状。余从《经》中所说甚明,今直取《经》。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一名白菀,一名织女菀,一名茆(音柳)。生汉中川谷或山阳。正月、二月采,阴干。(畏卤碱。)
陶隐居云∶比来医方都无复用之。市人亦少有,便是欲绝。别复有白菀似紫菀,非此之别名也。唐本注云∶白菀即女菀,更无别者,有名未用中浪出一条。无紫菀时亦用之,功效相似也。臣禹锡等今据有名未用中,无白菀者,盖唐修本草时删去尔。
衍义曰∶女菀,一名白菀。或者谓为二物,非也。唐删去白菀之条,甚合宜。陶能言,不能指说性状。余从《经》中所说甚明,今直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