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 ?(音矩)酱_图缺)
味辛,温,无毒。主下气温中,破痰积。生巴蜀。
唐本注云∶《蜀都赋》所谓流味于番禺者。蔓生,叶似王瓜而浓大,味辛香,实似桑椹,皮黑肉白。西戎亦时将来,细而辛烈。或谓二种。交州、爱州人云∶ 酱,人家多种,蔓生。
子长大,谓苗为浮留藤。取叶合槟榔食之,辛而香也。又有荜茇,丛生,子细,味辛,烈于酱。此当信也。今注渝、泸等州出焉。(唐本先附)
图经曰∶ (音矩)酱,生巴蜀,今夔川、岭南皆有之。昔汉武使唐蒙晓谕南越,南越食蒙以酱,蒙问所从来,答曰∶西北 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武帝感之,于是开 、越 也。刘渊林注《蜀都赋》云∶ 酱,缘木而生。其子如桑椹。熟时正青,长二、三寸。以蜜藏而食之,辛香。温调五脏。今云蔓生,叶似王瓜而浓大,实皮黑肉白,其苗为浮留藤。取叶合槟榔食之,辛而香也。两说大同小异,然则渊林所云乃蜀种。如此今说是海南所传耳。今唯贵荜茇而不尚 酱,故鲜有用者。
海药云∶谨按《广州记》云∶波斯国文,实状若桑椹,紫褐色者为上,黑者是老不堪。
黔中亦有,形状相似,滋味一般。主咳逆上气,心腹虫痛,胃弱虚泻,霍乱吐逆,解酒食味。近多黑色,少见褐色者也。雷公云∶凡使,采得后以刀刮上粗皮便捣,用生姜自然汁拌之,蒸一日了,出,日干。每修事五两,用生姜汁五两,蒸干为度。食疗温。散结气,治心腹中冷气。亦名土荜茇。岭南荜茇,尤治胃气疾。巴蜀有之。齐民要术 子下气消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