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证类本草》 千岁

    作者: 唐慎微

    (力轨切)汁

    (千岁 _图缺)

    味甘,平,无毒。主补五脏,益气,续筋骨,长肌肉,去诸痹。久服轻身不饥,耐老,通神明。一名 芜。生泰山川谷。

    陶隐居云∶作藤生,树如葡萄,叶如鬼桃,蔓延木上,汁白。今俗人方药,都不复识用此,《仙经》数处须之。而远近道俗咸不识此,非甚是异物,正是未研访寻识之尔。唐本注云即(音缨) (音 )藤汁也。此藤有得千岁者,茎大如碗,冬唯叶凋,茎终不死。藤汁味甘,子味甘、酸,苗似葡萄,其茎主哕(于月切)逆大善,伤寒后呕哕更良。今按陈藏器本草云∶千岁 ,陶云藤生,树如葡萄,叶如鬼桃,蔓延木上,汁白。人不复识,仙方或须。唐本注即云∶ 藤得千岁者,汁甘,子酸。按 是山蒲桃,斫断藤,吹气出一头如通草。以水浸,吹取气,滴目中,去热翳赤障,更无甘汁,《本经》云汁甘,明非 也。千岁 似葛蔓,叶下白,子赤,条中有白汁。《草木疏》云∶一名苣荒,连蔓而生,子赤可食。《毛诗》云∶葛 。注云∶似葛之草也。此藤大者盘薄,故云千岁 。谓 者,深是妄言。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今处处有,取汁用,当在夏秋也。日华子云∶味甘、酸。止渴,悦色。年多大者佳,茎叶同用,又名 藤。

    图经曰∶千岁 ,生泰山川谷。作藤生,蔓延木上,叶如葡萄而小。四月摘其茎,汁白而甘。

    五月开花,七月结实,八月采子,青黑微赤。冬唯凋叶。此即《诗》云葛 者也。苏恭谓是 藤,深为谬妄。陶隐居、陈藏器说最得之。

    衍义曰∶千岁 ,唐开元末,访隐民姜抚,已几百岁。召至集贤院。言服常春藤,使白发还,则长生可致藤。生太湖,终南往往有之。帝遣使多取,以赐老臣。诏天下使自求之。擢抚银青光禄大夫,号冲和先生。又言终南山有旱藕,饵之延年,状类葛粉。帝取之作汤饼,赐大臣。右骁骑将军甘守诚曰∶常春者千岁 也,旱藕者牡蒙也。方家久不用,抚易名以神之。民间以酒渍藤饮者,多暴死,乃止。抚内惭,请求药牢山,遂逃去。今书之以备世疑。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