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乌恪切)
(白垩(乌恪切)_图缺)
味苦、辛,温,无毒。主女子寒热,症瘕,月闭,积聚,阴肿痛,漏下,无子,泄痢。不可久服,伤五脏,令人羸瘦。一名白善。生邯郸山谷。采无时。
陶隐居云∶此即今画用者,甚多而贱,俗方亦稀,《仙经》不须。臣禹锡等谨按唐本云∶胡居士言,始兴小桂县晋阳乡有白善。药性论云∶白垩,使,味甘,平。主女子血结,月候不通,能涩肠止痢,温暖。萧炳云∶不入汤。日华子云∶白善,味甘。治泻痢,痔 ,泄精,女子子宫冷,男子水脏冷,鼻洪,吐血。本名白垩,入药烧用。
图经文具代赭条下。
唐本余注云∶此即今画工用者,甚易得,方中稀用之,近代以白瓷为之。雷公云∶凡使,勿用色青并底白者,先单捣令细,三度筛过了,又入钵中研之。然后将盐汤飞过,浪干。每修事白垩二两,用白盐一分,投于斗水中,用铜器物内,沸十余沸了,然后用此沸了水飞过白垩,免结涩人肠也。
衍义文具代赭条下。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乌恪切)
(白垩(乌恪切)_图缺)
味苦、辛,温,无毒。主女子寒热,症瘕,月闭,积聚,阴肿痛,漏下,无子,泄痢。不可久服,伤五脏,令人羸瘦。一名白善。生邯郸山谷。采无时。
陶隐居云∶此即今画用者,甚多而贱,俗方亦稀,《仙经》不须。臣禹锡等谨按唐本云∶胡居士言,始兴小桂县晋阳乡有白善。药性论云∶白垩,使,味甘,平。主女子血结,月候不通,能涩肠止痢,温暖。萧炳云∶不入汤。日华子云∶白善,味甘。治泻痢,痔 ,泄精,女子子宫冷,男子水脏冷,鼻洪,吐血。本名白垩,入药烧用。
图经文具代赭条下。
唐本余注云∶此即今画工用者,甚易得,方中稀用之,近代以白瓷为之。雷公云∶凡使,勿用色青并底白者,先单捣令细,三度筛过了,又入钵中研之。然后将盐汤飞过,浪干。每修事白垩二两,用白盐一分,投于斗水中,用铜器物内,沸十余沸了,然后用此沸了水飞过白垩,免结涩人肠也。
衍义文具代赭条下。